人民网北京11月5日电 (记者李博)记者从11月4日举行的2025年“6G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明确6G发展战略,启动先行先试,集聚创新载体,未来将建设成为全球6G产业的核心技术策源地、高价值企业集聚地和行业解决方案输出地。
2025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6G等未来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苏国斌介绍,北京市率先发布《6G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4-2030年)》等相关政策,系统布局技术攻关、标准研究、企业引育和场景应用,初步形成“1个总体组+1个实验室+2个研发基地+2个产业基地”的协同发展格局。
北京率先建设试验平台,泛联院和中国移动建设6G小规模实验环境,并测试单用户8Gbps的6G网络。中国联通在延庆搭建低空实验网,研究通感一体方向的多基站协同技术。
部分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泛联院发布业界领先的6G原型系统样机,入选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中兴通讯北方总部从基础理论、无线技术、产品平台到系统网络,全方位开展核心技术布局,已形成30余项关键技术突破,发布原型机、卫星载荷、相控阵天线等十项技术成果。
同时,北京精准匹配科技成果转化所需的空间、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厚植创新创业土壤,推动6G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四大主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速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6G创新发展先导区。
“目前,北京以6G实验室与龙头企业为牵引,与三大运营商建立联动机制,构建全方位全链条发展6G的态势。”苏国斌说。
北部,海淀区、昌平区发挥产学研机构汇聚优势,以信通院、泛联院、小米为首的龙头企业在标准与专利领域持续发力,形成6G创新研发基地;东南部,经开区、通州区依托成熟的产业基础,引入中兴通讯等通信产业引导企业,打造新质生态区,形成6G产业基地。北京市逐步构建起“网络定义终端、终端反哺网络、生态支撑发展、南北产研互动”的产业发展体系。
“未来,我们将从应用生态、核心技术、产业布局等方面着力为6G发展保驾护航,北京将加快形成千亿级集群组团落地、万亿级产业生态培育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为国家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贡献‘北京方案’。”苏国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