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时政法治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法治 - 内容展示
石家庄:文明城市为幸福“加码”
时间:2025年05月28日      来源: 河北新闻网      浏览:81      
摘要:文明滋养,幸福满城。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列入《石家庄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面动员、全域创建,常态创建、长效保持,奏响了全民参与的文明创建“交响曲”。

石家庄:文明城市为幸福“加码”

持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文明城市为幸福“加码”

石家庄市精神文明建设又传喜讯!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石家庄市、正定县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平山县、新乐市获评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正定县正定镇等20个村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石家庄洛杉奇食品有限公司等20家单位获评全国文明单位,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等5所学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李兰祥家庭等4个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

文明滋养,幸福满城。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列入《石家庄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面动员、全域创建,常态创建、长效保持,奏响了全民参与的文明创建“交响曲”。

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座城市文明风尚、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评,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此次获得荣誉,不仅是对石家庄城市文明建设成果的再次肯定,更是该市多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开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新局面、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生动注脚。

3d5ac65f-d1e7-45de-83f9-02c7e759fdc2.jpg

5月20日拍摄的石家庄市环城绿道。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城市更新筑牢文明之基

城,所以盛民也。近年来,石家庄市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配套服务于社会,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五月,滹沱河畔。湛蓝的天空下,平静的水面上,一座拥有102米高“天人合一”主塔的学府桥,十分壮观。它的建成通车,进一步畅通了区域交通循环,如今已成为石家庄的地标性建筑。“今天天气不错,跟朋友一起来露营,这边的环境特别好,平时经常过来玩。”市民韩建国说。

近年来,石家庄市以六大片区引领城市更新,赋能城市发展;高标准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改善居民居住质量;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全力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交通路网……随着一大批基础性、全局性的重大城市建设工程实施,一个又一个利民惠民项目落地,为城市发展释放了新空间、注入了新动能、完善了新功能、塑造了新环境,文明底色也在城市筋骨肌理间铺展开来。

变化,不仅体现在城市颜值焕新上,还体现在文明内涵的提升上。

在推进城市更新的过程中,石家庄市强力打造“音乐”和“体育”两大城市IP。石家庄摇滚音乐演出季自2023年起已连续举办350余场活动。“这两年我已经在石家庄看了20多场摇滚演出。”市民周佳豪自豪地说,“在自己的家乡听摇滚乐,最亲切!”

这些演出不仅丰富市民生活,更成为城市文化新名片。

2022年起,石家庄市把建设200个球类运动场地列入全市年度惠民实事计划。截至2024年底,主城区已建成966块公共球类运动场。以丰富的场地为依托,2024年举办各类体育赛事1500余场。赛场上选手奋力拼搏,赛场外志愿者提供服务,体育活力浸润城市。

凭借“文体惠民”的出色成果,2024年石家庄荣获“最具幸福感城市”,连续两年入选“活力之城案例”,持续推动文体事业向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文明创建丰富“幸福清单”

“终于盼到了北京专家了,让专家给孩子看一看,安心多了!”近日,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大厅里,患儿和家长组成的候诊队伍井然有序,他们早在几天前就预约了专家号,首都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专家张军来这里出诊。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北京专家每周往返京石。足不出市就能看北京名医,已成为石家庄人民的就医常态。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坚持为民、利民、惠民,将文明城市创建与提升民生温度相融合,大力推进各项民生事业,把文明城市的“创建清单”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清单”。

出行难,一直是困扰市民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石家庄市全链条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推行疏堵保畅十举措,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高品质出行。《2024年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石家庄市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6.28%,下降幅度排名全国第二。“市区的路网更完善了,交通疏导更科学了,开车上下班没以前那么堵了!”市民赵梅说。

这份“幸福清单”里还有长长的名单:“米袋子”“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持续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不断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先后与88所京津优质基础教育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建起示范性城市书房,让书香萦绕在百姓身边;一个个家门口的便民市场,缩短15分钟生活圈半径……

把群众“身边小事”当成民生大事来解决,一点一滴提升百姓幸福指数,一笔一笔勾勒出全民共享、美美与共的幸福画卷。

a9c05efc-86b4-4562-b6dc-e6aff4362ba0.jpg

5月18日拍摄的石家庄市第三届“文明婚俗为爱减负”集体婚礼现场。陈其保摄

●时代新风涵养文明习惯

没有高额的彩礼,没有豪华的婚车和酒席……5月18日,在石家庄正太广场,50对新人身着中式婚服,参加了一场特别的集体婚礼。

“新人们集体乘坐地铁到达婚礼场地,通过拜天地、签婚书等传统礼仪喜结连理,非常有意义。”石家庄市民政局副局长黄少华介绍,名为“文明婚俗 为爱减负”的集体婚礼已连续举办了3届,报名参与的新人从第一届的20对,增加到今年的50对。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文明的核心。石家庄将“城市是我家 我要爱我家”城市文明大行动与弘扬文明新风、提升文明素养紧密结合,持续开展“石美如画 文明万家”移风易俗系列宣传等活动,用身边事身边人教育身边群众,宣传活动深入人心,凝聚起城市向善之心、向美之行、向上之力。

养犬是小事,但折射文明。如何让文明始于自觉,成为习惯?

“文明养犬一定要办狗证”“出门遛狗可别忘了带上牵引绳”……近日,在裕华区建华南街道凤凰社区,志愿者主动上门帮居民办理养犬证,还为大家讲解文明养犬细节。“志愿者主动上门帮助办证,我们更应该自觉遵守规定,做个文明的饲养者。”居民王先生说。

通过行动引领、阵地打造、完善机制等举措,强化文明教育引导,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城市是我家、我要爱我家”城市文明大行动,以文明旅游、文明观演、文明行业、文明上网、文明养犬等为重点,参与群众百万余人次。从景区到餐桌,从家庭到社区,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城市文明大行动织就了一张城市文明网。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石家庄市坚持扩点提面,聚焦服务群众,建成了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6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482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

同时,面向全市创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形成以“中心(所、站)+基地(驿站、广场、点、岗)”等多种模式的文明实践阵地。按照“一中心一亮点、一所一特色、一站一品牌”标准,打造县乡村三级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重点项目,赵县“小修小补”文明实践项目、新乐市“容光助老”文明实践项目等“帮帮在身边”活动品牌,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2024年,全市开展“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3万余场次。(河北日报记者周洁、许君强)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河北新闻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