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个学生
图为5月21日,在开平小学操场上,足球社团的学生们正在进行训练。河北日报记者师源摄
每到早晚高峰时段,一辆辆“长鼻子”校车穿行在丰南区城乡道路之间,往返于学校和乡村家庭家门口,承载着家长的安心,也连接起优质教育资源。
近年来,丰南区投入2800万元,将该区92辆校车全部更换为最新国标校车,通过定员、定点、定时、定速、定线“五定制”运行管理办法,实现了跟车员、安全员与家长间的“手递手”交接。目前,该区校车每日总行驶里程超3500公里,惠及262个村庄6000余个家庭。
唐山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补短板、强弱项,强帮带、促共享,不断优化学校布局、提高教育质量、缩小校际差距、丰富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个学生。
●扩容提质,丰富教育资源供给
宽敞明亮的教室、平整宽阔的操场、智能化的教学设施……5月21日,走进丰南区胥各庄镇银丰中学,一座现代化校园展示在众人面前。
“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学生来自周边18个自然村。临近区工业园区,曾与银丰小学统称为银丰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最多时达7000人。”银丰中学校长刘振华说,2023年,聚焦群众“上好学”的期盼,丰南区斥资2.62亿元建设银丰中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刘振华介绍,银丰中学占地100.6亩,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有4栋教学楼、1栋综合楼、1栋室内体育馆等,可容纳3000名学生。
在学校机器人教室,学生们正通过编程优化机器人行进路线。指导老师在一旁提示指导,学生们兴趣盎然。
“学校在建设之初,就强化了硬件设施建设,打造音乐、地理等近80个专业教室,建设班级教室60个,并配备午休躺椅、直饮水等设备,让乡村学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刘振华说。
为满足群众对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需求,唐山市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扩容提质,制定完善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规划方案,持续提升优质均衡水平,破解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位紧张难题。
曹妃甸区新建国开实验学校,新增小学学位2160个、初中学位1620个,均已投入使用;路南区投入3.11亿元,新建唐山交大实验学校、第四实验小学、福庄小学并投入使用……夯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础,唐山各县(市、区)不断优化义务教育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推动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实现让居民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
固本强基补短板,唐山市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围绕校舍建设、教学仪器装备、数字化基础环境、学校班额等方面,支持学校结合实际扩大教室学习活动空间和体育运动场地,为非寄宿制学校提供学生就餐和午休服务。
以数字化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唐山市加强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加快校园网设备设施升级改造,推进校园无线网络建设,积极争创省基础教育数字化教学创新实验区,逐步实现万兆到县、千兆到校、百兆到班,力争到2026年基本实现全市数字校园全覆盖。
图为5月21日,在丰南区胥各庄镇银丰中学机器人教室,学生们正在对机器人进行优化。河北日报记者师源摄
●多措并举,激发教师内在活力
“在《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设计中,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源,用图片和音乐营造氛围,再通过开放式表达,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动物脚印……”5月21日,在滦南县胡各庄镇中心小学办公室,县第三实验小学城乡交流教师李岩,正与胡各庄镇中心小学的教师们探讨教学创新内容。
教育发展好,教师是关键。滦南县实施教师强基工程,通过定期组织跨校教研、双向交流轮岗等方式,引导城区教师到乡村学校开展支教活动,带动薄弱校教师成长,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得知消息后,李岩第一时间报了名,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我曾在乡村任教多年,深知城乡教育资源均衡的重要性。”李岩说,如今,她不仅承担语文、音乐教学任务,还牵头组织读书节、艺术节等校园活动,并通过“师徒结对”“联合备课”等形式,助力学校老师提升教研能力。
唐山市围绕师资引进、绩效分配、业务提升,多措并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城乡、校际办学质量差距。
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唐山市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绩效改革,推动资金奖励向班主任岗位、农村学校和一线教学岗位倾斜,乡村教师年绩效工资大幅提高。同时,全面推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对培养、输送优秀骨干教师的学校给予奖励支持,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校长、教师在各级评优表彰工作中予以倾斜。
为给乡村小规模学校注入“源头活水”,唐山市开展教师配置专项行动,围绕职业精神牢固、学科知识全面、专业基础扎实等方面,加快培育“一专多能”乡村教师,鼓励师范生到乡村小规模学校开展教学实习,并发挥县级教研机构作用,通过送教下乡、集中研修等方式,加大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
为持续优化师资结构,唐山市加快卓越教师梯队建设,开展“唐山市首席教师”培养工程,积极构建新教师、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名师、首席教师的梯队成长机制。探索名师讲学团送教下乡模式,发挥好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新教师入职培训、新选聘教师岗前培训,不断加强全员远程培训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多元育人,加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同学们,把一只手背到身后,用另外一只手鼓鼓掌,大家能做到吗?”“不能,要两只手合作才行。”5月21日,在滦南县第三实验小学多媒体教室里,回答教师提问的,却是滦南县程庄镇汪庄完全小学的学生。
当天,“联盟云课堂·同上一节课”活动在滦南县第三实验小学开课,4所乡村学子与城区学子同上一堂道德与法治课程。课上,老师通过提问题、图片对比、互动游戏,让学子们理解“合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为不断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滦南县以“联盟共进”理念为引领,每年投入20万元搭建校际合作平台,选取1所优质小学牵头,与2至4所乡村薄弱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围绕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师资培训、教育评价、学校发展,推动城乡学子从成绩优秀向全面优秀转变。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在基本均衡基础上的迭代升级,既强化均衡,也突出强调优质。为此,今年3月,唐山市教育局印发《唐山市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开展分校扩优、集团培优、托管扶优、结对提优和学区联盟5种“教共体”组建模式,并从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推动队伍建设一体化、实现教学教研一体化、探索考核评价一体化和实现学生交流常态化等方面着重发力。目前,全市“教共体”组建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
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唐山市还依托学校课程资源优势和学生学习兴趣,以特色课程为载体,优化教学路径,实现“五育”融合。
5月21日16时许,在开平小学操场上,足球社团的学生们正在进行基础性练习训练。
“每周一次的足球训练是我最期待的课外活动,学校老师专业动作教得特别好,让我球技提升了不少。”在休息期间,五年级学生潘丁凡笑着说,通过参加社团活动,自己不仅锻炼了身体,还结交了很多好朋友。
在开平小学体育场西侧的教学楼内,古筝、口风琴、烹饪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
“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我们打造了‘2+N+1’特色课程体系,开展两种大课间活动,依托体育、艺术、劳动等方面41个社团,开展N项社团活动,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统一的育人格局。”开平小学校长纪瑞谦说,学生在每学期开学初,通过“自选超市”,选定喜欢的社团课程,并自主选择15时30分至17时、17时至18时两个时间段,开展特色活动,推动课后服务更精准、更有成效。
路南区推进“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工程,打造国家级特色示范校41所;丰南区创新“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养一德”养成教育活动,开展特色项目30余个,实现课内外培育融合拓展……如今,在多元化育人模式下,唐山正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师源、高鸿鹏)
新媒体责编:于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