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时政法治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法治 - 内容展示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创新“大思政课”育人模式 点亮学生成长灯塔
时间:2025年03月31日      来源: 河北新闻网      浏览:74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

创新“大思政课”育人模式 点亮学生成长灯塔

c606823a-dc45-4359-9d50-c5dc6fddce17.jpg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暨基层党建“手拉手”活动现场。(资料图)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人才培养需求不断升级的当下,民办高职院校如何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唐山海运职业学院给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创新打造“一引领、两强化、三联动、四融合”的“大思政课”育人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思政育人之路。

党建引领,筑牢学校发展“定盘星”。学校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保证,从顶层设计上确保党的领导贯穿办学全过程。健全党委参与决策和监督机制,党委书记进入董事会,党委委员进入监事会,实现党组织对学校重大决策的有力把控。严格落实校务会“第一议题”制度,每次会议首要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让党的声音成为学校发展的主旋律。cf35781b-3068-42d6-87aa-f4b3423ce540.jpg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组织党员教师赴天津开展现地教学主题党日活动。(资料图)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精心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成员,激活党组织的“神经末梢”。规范党的组织生活,“三会一课”制度不打折扣,定期开展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在主题党日中,党员教师走进红色教育基地,追溯革命先辈足迹,感悟初心使命;组织生活会上,大家坦诚交流,查找问题、共同进步,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不断增强。

党员教师更是以身作则,在教学中严谨治学、在科研中勇于探索、在育人中关爱学生,成为师生身边的榜样,将党的教育理念、师德师风规范传递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双轮驱动”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在强化“大思政课”建设上,学校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程思政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等多方面发力。规范思政课课程设置,构建起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打造系统学习思政理论的坚实框架。

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翻转课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案例教学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热点的真实案例。实践教学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企业生产一线、社区服务现场感受思政元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时空限制,方便学生随时学习;奖励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深度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制定标准化建设方案,将思政元素细分到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积极拓展社会大课堂,与红色场馆、社区、区域内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建立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学生走进红色场馆,聆听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在真实场景中接受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同样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据学生家庭环境、思想状况、职业发展诉求等个性化特点开展教学,为学生量身定制心理健康知识“套餐”。积极举办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邀请专家剖析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通过心理拓展训练团队合作游戏,帮助学生增强自信、提升人际交往能力;“525心理健康节”期间,举办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剧表演等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普及心理知识。

健全“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四级预警网络,每年开展2次心理健康普查,结合辅导员日常观察、学生自评与互评等信息,建立动态心理档案。加强与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合作,建立心理危机转介机制,确保学生在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专业治疗。与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搭建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确保学生在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时能迅速获得专业治疗。学校还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团队,建设温馨舒适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服务。并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规定》,明确牵头责任部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三个课堂”联动,延展思政育人维度。夯实思政第一课堂,充分利用网络、自媒体等平台及多媒体工具,打造线上思政学习“云阵地”。开展线上实时答疑,学生随时提出学习中的困惑,思政教师及时解答;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围绕热点话题深入解读,拓宽学生视野。如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时,组织线上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深刻领会会议内涵。

185c2c11-7d18-431b-8fe0-07562473d190.jpg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组织学生赴湘西十八洞村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资料图)

拓展延伸第二课堂,精心制定活动清单,涵盖多个领域。学历提升经验交流会邀请学长学姐分享学习技巧和备考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习笔记分享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社团文化节中,各类社团开展特色活动,如书法社团举办红色主题书法展,用笔墨书写爱国情怀;观看红色影片让学生在光影中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主题班会围绕不同思政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以赛促学,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青马工程”培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学生骨干注入信仰力量。

渗透体悟第三课堂,整合校际、区域和社会资源,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研学,走进历史文化古迹、科技创新企业,增长见识;参与志愿服务,在社区服务、大型活动中奉献爱心;开展社会调研,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洞察力;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四个融合”创新形式,提升思政教育实效。艺术舞台与理论课堂融合,借助艺术的感染力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学校组织学生参演原创红色话剧《在这片土地上》、大型红色经典歌剧《江姐》,学生在排练和演出过程中,深入理解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参加“海之声”合唱团,用歌声传递爱国情怀。这些艺术活动将思政内容融入话剧、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整体成剧搬上舞台,拆分成课走进课堂,让思政教育生动鲜活起来。“道”与“法” 融合,在思政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思政课、课程思政、“大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线上线下多样化教学方法,通过项目化推进、竞赛激励、实践基地现场教学、示范引领等方式,让学生在趣味活动和实践体验中领悟思政道理,促进知行合一。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专业和通识课程,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线上与线下融合,在深化线下教学改革的同时,充分利用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智慧职教、超星尔雅、校本SPOC等在线教学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和互动答疑。

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随时随地为学生解答政治思想问题,针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困扰、就业困难的“四困”学生,提供个性化帮扶,精准解决他们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学业考核与素质评价融合,学校制定《学业学分制管理规定》《学生素质学分制管理规定》,将学生学业考核与思想政治素质考核紧密挂钩。在思政课课业考核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权重,确保教导合一、教书育人相统一。实施基于“德育银行”的素质学分制,入学时为每位学生预存素质学分30分,明确日常思政表现的加分、减分标准,毕业时素质学分达不到60分不予按期毕业,激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创新育人模式成效显著。在思政育人成果上,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升,4名教师获评河北省“师德标兵”,6人获评唐山市“育人先锋”;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50人获评省级三好学生、15人获评优秀学生干部、9个班级获评先进班集体,98人获评省级优秀毕业生。师生在思政类竞赛和成果评选中屡获佳绩,荣获“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部,省级奖项10项、河北省心理学会奖项9项、市级奖项2项。师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宣传新思想 服务新农场”宣传团,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推荐为国家级宣传团。学校与河北省思政课联盟、河北省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联盟等各类校际组织与学术团体积极互动,在交流中分享经验、共同进步,彰显了学校在思政教育领域“当地离不开”的使命担当。

高职院校“大思政课”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唐山海运职业学院“一引领、两强化、三联动、四融合”的“大思政课”育人模式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深度探索,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于春梅)

(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河北新闻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