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地方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要闻 - 内容展示
上下楼里的“上下游”
时间:2025年11月17日      来源: 河北日报      浏览:13      

上下楼里的“上下游”


8月,无人机航拍的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本报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 刘光昱摄

近日,雄安机器人大厦内,工作人员向参观者展示机器人产品。 河北日报记者 刘光昱摄

近日,雄安科创中心内,雄安国创中心科技有限公司智能交通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与中雄智图(雄安)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河北日报记者 刘光昱摄

整理/河北日报记者 解丽达 制图/褚林

雄安新区之新,贵在创新,成在创新。“十四五”期间,雄安新区建成科创中心、中关村科技园等一批创新平台载体,智能网联、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31栋主体楼宇,建立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应用全链条服务体系,聚集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生态,促进创新型企业健康成长。

楼道里的一次碰面,就能达成战略合作;楼上楼下的一次串门,就碰撞出一个科研创意……比邻而居的企业,不出楼就能完成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合作。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协同创新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跨界融合 一杯咖啡里碰撞出合作火花

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B1座2楼的咖啡厅里,时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穿着正装的企业员工正在与客户洽谈业务,办公室还在装修的“准”入驻公司员工临时在这里办公……各种交流碰撞在这个弥漫着创新味道的共享空间里悄然展开。

11月3日,咖啡厅内,雄安兴元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巩文通正与同一栋楼里的合作方智慧康(雄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杰、雄安妙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芳军探讨下一步合作计划。

这一协同创新的合作,始于去年夏天一次看似偶然的畅谈。

“我们都是来自北京的企业,但此前从未接触过。”周杰回忆,正是由于园区这个平台,让这三家原本互无交集的企业走到了一起。楼上楼下,相距不过十几米,三家企业负责人在时常碰面交流中找到了合作商机。

从初次相识到深入洽谈,再到最终达成战略合作,三家企业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足不出‘村’,我们就可以链接和整合很多资源。”周杰用这个形象的比喻描述道。

去年8月,这场咖啡厅里的思想碰撞终于结出硕果,三方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妙心生物的检测试剂将通过智慧康母公司遍布全国的上万家药店及线上平台推广销售;雄安兴元则为智慧康公司提供数智化支撑,共同打造能够解答健康问题和提供药品使用知识的AI数字人。

对雄安兴元而言,这次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我们在雄安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单业务。”巩文通难掩喜悦。这家专注于数智化解决方案的科技企业,终于在雄安收获了首个本地化合作成果。医药AI数字人项目的落地,不仅证明了雄安兴元的技术实力,更展示了雄安新区作为创新高地的独特价值。

与此同时,妙心生物的检测试剂通过智慧康的渠道网络走向全国,实现了研发与市场的精准对接。副总经理王芳军深有感触:“通过这次合作,我感觉行业间的壁垒没有那么多,每个企业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上下游’。”

三家企业的高效合作,是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打造创新生态系统的生动注脚。在这里,空间距离的缩短带来了创新效率的倍增,不同领域企业的跨界融合催生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企业间实现资源共享、能力互补、市场共赢。这种开放、协同的创新理念,正在成为雄安新区企业的共识。

咖啡厅里的交流催生创新项目,邻里间的沟通开辟业务新蓝海——这正是雄安的魅力所在,也是这座未来之城保持创新活力的不竭源泉。

开阔思路 一栋楼“缩短”人工智能创新路

左邻专攻算法,右舍擅长算力。在雄安,一栋楼能“缩短”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之路。

随着创新要素的持续汇聚,雄安人工智能产业园作为特色主题楼宇,将算法开发、算力支撑、场景应用等创新要素浓缩在一个园区内。这个聚焦“AI+交通、气象、医疗”等领域的创新载体,首批就吸引了稳准智能、华清智言、洞见科技等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入驻。创新要素的聚集不断打破传统产业协作模式,让“上下游”就在上下楼。

11月3日,雄安华清智言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强早早来到位于雄安人工智能产业园的办公室,与团队打磨一款已涵盖15个技术领域的大模型人才实训平台技术点。

“课程推荐栏的设置还得再精细些,现在这一栏的留白有点多。”李强指着屏幕对同事说。

几个月前,他还在南京运营着原来的公司,而从初次考察到正式入驻雄安,只用了三个月。“免租空间、企业落地绿色通道、基金投资同步推进,这种‘打包式’综合服务,我在其他地方从未体验过。”李强说。

但更深层的吸引力,在于雄安新区自规划伊始就系统化、前瞻性地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嵌入城市建设的基因。

“在水务、环保、低空管理、交通、能源等诸多领域,从基础设施到运营管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是整体规划、统一标准、互联互通的。”李强敏锐地洞察到,这种零基础、全场景、高协同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了更低的落地门槛和实现全域智能化赋能的巨大空间。

今年4月,洞见科技(雄安)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姚明带着北京的核心研发团队正式迁驻雄安,与华清智言成为上下楼的“邻居”。“落地雄安后,第一笔融资来自本地基金。”回忆起公司迁至雄安的过程,姚明说,政府的执行速度非常快。他举例说,公司正在推进的可信数据空间和密态计算硬件相关技术攻关与场景实践,从去年年底与雄安新区相关单位接触,到完成立项和实施仅用时几个月,效率惊人。

随着落地后的业务拓展不断推进,两个月后,洞见科技在雄安新区2025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创新发展大会上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安全可信大模型产品——“见智”DeepInsight。

“物理空间的集聚创造了独特的产业协作生态。楼上楼下的‘邻居’们会经常坐在一起聊一聊,互相借鉴,紧密开展交流与合作。”李强说,目前,他已经跟几家“邻居”有了初步接洽。

“入驻产业园,我们可以跟上下游伙伴更紧密地开展交流与合作,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李强说,目前公司已在雄安有序铺开多项业务,依托“玄武大模型工厂”等平台,形成了从算法训练到本地化部署的完整能力链。

姚明则表示,与楼内“邻居”的每一次沟通、探讨,都开阔了创新发展的思路。目前,华清智言正全力推进智算中心算力调度平台与大模型工具链平台的研发工作,并重点布局能源电力、泛政务、医疗三个领域的行业大模型,与新区多家单位展开了业务洽谈。

如今,雄安新区已集聚重点人工智能企业67家,数字科技企业200余家,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初步形成。同时,正在政务服务、工程建设、生态环保、城市运行等领域打造近20项创新应用场景,积极赋能城市建设发展。

产教融合 为未来产业蓄势赋能

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屏幕上的蓝色目标车以设定的速度通过十字路口……“你看,这辆车的速度我们人为设定得很慢,所以其通过路口时后面压了一溜车。通过这个操作,大家就可以直观理解‘幽灵路口’的概念。”11月5日,雄安国创中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创中心”)智能交通研究所,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他们联合中雄智图(雄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雄智图”)以及北方工业大学共同研发的“车联网与智能控制实验室”教培系统。

名为“实验室”,其实是一个工具箱,里面装有一个路测设备、一块集成电路板、一辆玩具车大小的模拟车辆,携带很方便。“这是专门针对高校学生开发的一套车路协同教具,学生可以通过仿真模拟实验更好地掌握技术原理,客户主要来源于亟需培养智能网联汽车工程师的高职院校。”中雄智图负责人訾锡彦介绍。

訾锡彦对雄安的关注,始于雄安新区成立之初。当时,訾锡彦在北京从事网络安全教育培训,正做得风生水起。雄安开始大规模建设以来,对网络敏感的他注意到“雄安”逐渐成为一个热感词,尤其是科技创新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对雄安关注度很高。

“谁会来雄安?”“这座城市有无活力?”从2020年起,带着这些问题多次实地走访后,雄安在他头脑中的印象日渐清晰:这里是未来之城、创新之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端高新产业将会在此聚集,相关领域的人才教育培训一定大有可为。

2023年10月,訾锡彦带着自己的团队正式入驻雄安科创中心。置身这个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的集聚区,訾锡彦与国创中心智能交通研究所所长邓辉一拍即合:通过与国创中心合作,链接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再将科研成果通过企业实践验证后转化为教学课程,为国家培养大量亟需人才。

“目前我们的高校教育,产业人才培养往往与实践脱节,尤其是前沿产业。而中雄智图一方面了解高校的教学需求,一方面熟悉市场和企业,架起了供需双方的桥梁。他们为高校量身定制出市场真正需要的教学课程,推动了更深层次的‘产教融合’。”邓辉说。

2024年2月,訾锡彦在雄安正式注册成立中雄智图公司,并入驻高端高新企业扎堆的雄安科创中心,与国创中心智能交通研究所就在一层办公,双方开始了一系列深度合作。

“聪明的车”跑上“智慧的路”——在雄安,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成为百姓生活中的日常场景。国创中心智能交通研究所的大屏幕上,虚拟的行车场景,却能让模拟驾驶座椅上的司机做出真实的反应。

“雄安新区拥有全国首个规模化区域级数字道路,还有开放的自动驾驶高速路,这些特色场景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所以很多创新型企业纷纷奔赴雄安。”訾锡彦说,“与北京相比,雄安拥有巨大的场景优势。公司发展的方向是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些正是雄安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

主动疏解到雄安后,中雄智图的业务拓展得很顺利。“公司去年10月正式运营,营业额增长很快,今年年底有望破千万元!”訾锡彦说,经营业绩的取得,与公司同国创中心的合作分不开。最近,在国创中心的牵线下,他们又与刚刚入驻人工智能产业园的雄安华清智言科技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助力华清依托“雄安标准”建设政校企综合实训基地。(记者曹铮、解丽达)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河北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