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人工智能赛道,以“模速空间”为支点,撬动区域发展全方位跃升
“大时代”徐汇勇立科技创新潮头
黄浦江水在徐汇西岸拐了一个柔和的弯。过去几年,徐汇滨江除了有能散步、小憩的步道,有充满艺术气息的各类地标,还涌来了全球科技创新的巨浪,吹来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劲风。
当全球科技创新的浪潮奔涌至智能革命的深水区,“十四五”期间,徐汇以战略远见锚定人工智能赛道,以“模速空间”为支点,撬动区域发展全方位跃升,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时代”立于潮头。记者要送给徐汇的关键词,就是“大时代”。
“核爆点”
2023年夏天之前,徐汇西岸传媒港,万余平方米的楼宇空间还是毛坯房。仅用38天,在紧邻黄浦江的办公场域,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就诞生了。
这是徐汇乃至上海人工智能创新的“核爆点”,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链式反应”。
入驻“模速空间”的算力调度平台联合九大算力供应商投用了超过10万张卡,推出全国首个“算力生态超市”,走在中国乃至世界大模型产业发展的最前沿。产业生态也被“引爆”。在“模速空间”,“上下楼就是上下游”“邻居就是合伙人”已成常态,闭环式产业生态涵盖大模型上游要素层、中游模型层和下游垂类应用层。
“核爆点”并非凭空就有,而是徐汇区看清局势提前布局的结果。
徐汇在人工智能产业赛道精准卡位。“十四五”期间,“AI+创新”的生态氛围辐射到徐汇全域,从漕河泾开发区到漕溪北路上的徐汇区政府所在地,“听得懂鲁棒性、了解多模态”成为“店小二”们的基本素养。
科创“大时代”浪潮奔涌向前,徐汇区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时代洞察力和敢为人先的勇气。
“世界级”
处于科技革命“大时代”,徐汇迎来了自身空间持续迭代升级、城市活力不断激发的“大时代”。
“十四五”期间,徐汇面临着“南北之问”这道考题,即如何加快中部与南部两大板块的发展。
利好消息接踵而至:徐汇万科入市、高铁接入上海南站,陆续带动了中城的崛起,使其具备连接徐汇滨江与漕河泾开发区的产业能级。而位于最南端的华泾镇,则迎来了北杨小镇、华之门等多个重磅项目的开竣工。
眼下,徐汇已布局大徐家汇、徐汇滨江、漕开发拓展、徐汇中城、华泾门户等“五大功能区”,其中徐汇滨江西岸“传媒港、数字谷、金融城、数智中心、热力秀场、中央公园、创业梦工厂”等七大百万级功能组团践行了整体规划理念,效果正次第呈现。
大徐家汇尤其引人关注。打造“新六百YOUNG”和“新六百HUB”两大商业综合体,推进太平洋百货、第六百货整体更新,加上新鸿基徐家汇中心的入市,徐家汇商圈将迎来整体的转型蝶变。
从空间规划看,徐汇已立下“世界级”的目标理想,在西岸建设“世界级滨水区”,在徐家汇打造“闻名遐迩的世界级商圈”。
“小确幸”
“大时代”里也有“小确幸”,徐汇对“民生温度”同样高度重视。
徐汇注重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生服务的具体实践。全国首家“AI+养老”体验店落地徐汇,首批亮相的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超过120款。
细数徐汇五年来的相关工作,不难发现与其坚持开展的“三旧”变“三新”民心工程有着紧密关联:枫林街道宛南六村在完成43台加梯后“无缝衔接”旧房综合改造,小区环境大幅改善,物业费上涨75%却收获居民100%的同意率……
“十四五”期间,徐汇还建成40个功能复合的“生活盒子”,老百姓在“家门口”切切实实享受到了优质便捷的社区服务。“三旧”变“三新”工程使约21万户居民实实在在受益。旧住房综合修缮面积达1150万平方米,为“十三五”总量的2.7倍,近400个老旧小区的18万户居民得益。
这背后,是徐汇坚持“财力一分增长、民生一分改善”,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的决心。
( 记者 舒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