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时政法治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法治 - 内容展示
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新视窗)
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浏览:15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强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妥善防范化解风险,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韧性。”

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新视窗)



  湖北黄冈市罗田县三里畈镇錾字石村甜柿挂满枝头,游客纷纷前来拍照打卡游玩。
  王 江摄

  江苏宿迁市泗洪县足球代表队和湖滨新区足球代表队队员在泗洪县体育场角逐。
  许昌亮摄

  江西萍乡市安源区五陂镇花溪·木里咖啡馆咖香浓郁,吸引许多年轻人体验“村咖”新业态,带火当地文旅产业。
  杨 勤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强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妥善防范化解风险,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韧性。”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当前,内需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要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更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编  者  

  

  协同推进促消费与惠民生

  人民日报记者  王  珂

  【场景】

  在河南洛阳的洛邑古城,随着夜幕降临,灯光渐亮,一场“仙女散花”的表演即将亮相,游客们纷纷拿起手机拍照。

  随着编钟声悠扬响起,身着霓裳的演员踏着节奏,脚踩夜色缓缓升空,衣袂翩跹、动作优美。演员在空中轻盈地旋转、腾跃,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把控着力度与美感。拂袖间,花瓣如雪花般纷纷扬扬飘落。古建飞檐与漫天花雨相映成趣。

  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洛阳不断推出消费新业态,打造消费新场景,促进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洛阳累计接待游客879.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75.63亿元。

  【解读】

  “十四五”时期,我国消费主引擎和稳定器作用增强,强大国内市场优势凸显。消费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提升3.5个百分点,达到46.1%。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新业态新场景丰富多样。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0%左右,主引擎作用持续凸显。外出旅游、打卡美食、感悟文化……在一个个消费场景中,人民美好生活更加具象、鲜活。

  “大力提振消费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有力举措,也是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执行研究员赵京桥说。

  “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赵京桥说,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新的起点。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大力提振消费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使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大力提振消费,推动消费提质升级,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所在,也有利于集聚全球优质资源要素,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

  赵京桥认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5万元,城镇化率超过60%,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力提振消费,不断丰富消费供给,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协同推进促消费与惠民生,是坚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实施提振消费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赵京桥认为,协同推进促消费与惠民生,要通过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通过优化供给激发消费意愿,通过完善政策支持消费,最终实现消费增长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推动供需实现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人民日报记者  王东辉

  【场景】

  今年上半年,一款新型海尔洗衣机在线上线下销售走红。这款及时响应消费者需求、设计研发生产的三筒洗衣机,成为新需求引领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生动实践。

  去年7月,有网友给海尔公司留言:“能不能研发一种三筒洗衣机,这样既可以实现多种衣物同时洗涤,又不用混在一起。”

  “当时,我们的研发团队第一时间关注和响应了消费者的这一新需求。”海尔洗衣机高级研发工程师衣少磊说,在与消费者共同确定了设计方案后,团队抓紧攻关,研发生产的三筒洗衣机成功上市,成为一款“网红”产品。“首发7天,预约人数就达到8.8万人,如今已交付近20万台。”衣少磊说。

  【解读】

  “十四五”时期,我国新型消费亮点纷呈。传统业态不断出新,有的地方将博物馆、海洋馆“搬”进商场,购物、逛展、亲子娱乐等需求“一站搞定”;商场跨界融合,商旅文融合“一站式”服务,不断推出新体验;老字号创新发展,马面裙等中式服装火出圈,文创产品等国货“潮品”畅销海内外;新型消费业态融合创新,数字消费、品质电商、首发经济、“人工智能+消费”、“IP+消费”等成为新增长点。“谷子经济”、潮玩盲盒等引领消费市场新潮流新风尚。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统一关系。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研究员姜照认为,消费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人民的美好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和不懈追求呼唤更高层次、更优品质的消费,进而需要更高质量的供给。而高质量的新供给,又能开辟新的消费场景和品类,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姜照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消费市场经历了深刻转型升级。一方面,居民消费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另一方面,消费优质供给不断丰富,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供需双向奔赴,实现互促发展。

  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从需求中捕捉产品迭代升级的方向。面对“小分量、易操作、不占地方”的厨房电器需求,不少品牌推出单人电饭煲、迷你豆浆机等“小而美”的创意小家电;针对上班族的精神文化需求,手工坊、咖啡书店等新业态、新服务应运而生……“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需要企业根据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姜照表示。

  “未来5年,我国消费市场会在创新升级方面持续发展。”姜照分析,从需求端看,居民消费需求将实现从物质到体验、拥有到共享、功能到情感的转型,消费需求升级会催生供给创新;从供给端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生的现代技术将加速在消费领域落地应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会加快涌现,供给创新会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均GDP从2020年的10632美元提升至2024年的13445美元,消费结构从以商品消费为主转向以服务消费为主。数据显示,我国服务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2020—2024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未来5年,要顺应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趋势,丰富优质服务领域供给。”姜照说。

  不论是商品消费,还是服务消费,都需要在准确把握新供给和新需求的辩证关系中实现增长。“十五五”时期,着力促进供需两侧结构全面优化升级是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姜照认为,“未来5年,通过政策持续发力、经营主体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我国消费市场将延续良好发展态势,更上一层楼。随着消费品质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将得到进一步满足。”

  

  更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人民日报记者  欧阳洁

  【场景】

  金风送爽,秋叶斑斓。吉林长春新民大街人头攒动,市民游客悠然漫步在历史建筑间,感受这个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后的第一个秋天。

  道路东侧,新开的咖啡店排起长队,“头一次来东北,秋景缤纷多彩,城市韵味十足。”广东游客王婷婷手捧温热咖啡,踏着多彩落叶,与同行好友拍照打卡。

  今年7月,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焕新亮相。开街以来,长春重点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打造新民市集等多元消费场景,焕发历史老街的文化和消费活力。“如今,新民大街已初步形成逛得进、留得住、带得走的消费新生态,显著激发城市消费潜能。”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产业发展处处长李镇介绍,截至目前,新民市集累计吸引客流超276万人次。

  【解读】

  “十四五”时期,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体量更大。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的39.1万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48.3万亿元,年均增长5.5%。今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50万亿元。网上零售连续12年全球第一,汽车销量也是全球第一,空调、洗衣机等家电细分领域销量也都是全球第一。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说,我国扩大内需既有空间,又有潜力。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服务消费,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保持投资合理增长,高质量推进“两重”项目建设,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等举措,这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向上向好。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同时更强调与投资平衡互动。董煜认为,要着力促进供需两侧结构全面优化升级,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

  “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在需求侧,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需要持续扩大内需,在宏观政策的目标和手段上,促消费和稳投资都是非常重要的着力点。”董煜说,消费和投资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消费增长点可以拉动新的投资,投资也能通过传导机制创造新的就业和消费,必须在两端同时发力。

  在保障民生中扩大内需,宏观调控更注重政策效应惠及百姓民生,为经济长期发展储备动能。

  董煜建议,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特别是在创造多元化消费场景上下功夫,提供更多优质消费供给,满足不同收入群体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服务消费。

  服务消费不仅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也发挥着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元介绍,近年来,我国居民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其中文化娱乐、教育、健康等发展型消费增长更加明显。

  “我国人口规模大、城乡消费升级呈梯度推进,未来服务消费发展仍有巨大潜力和空间。”王元介绍,当前,服务消费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要更加注重面向全人群,改进提升供给能力和质量,促进消费潜力的充分释放。文旅消费领域,应鼓励各地各类景区挖掘本地历史、人文、自然资源,将服务供给做出特色,避免同质化。银发经济是一片广阔蓝海,在银发消费领域,应发展面向活力老人、失能老人等不同群体、更加细分的产品和服务供给,同时落实好长期护理保险、养老服务消费补贴等制度和政策,通过减轻家庭的实际经济负担促进养老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让银发一族乐享幸福晚年生活。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30日 15 版)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人民网-人民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