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玩具车,却能通过APP灵活操控,伴随灯光与音乐快速行驶;一顶看似普通的棒球帽,帽体却嵌着一块LED屏,图案可通过手机随意设置;一个保温桶,不仅能长时间保冷保热,坚固的箱体还能充当户外座椅……走进第31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出口商品展(以下简称“义博会—出口商品展”),扑面而来的不只是琳琅满目的商品,更是创意与智造交织的创新图景。
10月21日,第31届义博会—出口商品展在浙江义乌开幕。本届展会以“培育外贸新动能 塑造开放新优势”为主题,总展览面积达11万平方米,到会采购商预计将突破18万人次,其中外商超1万人。展会上,各式充满巧思的商品,不仅牢牢锁定了全球客商的目光,更生动诠释着义乌这座“全球小商品之都”澎湃不息的创新动能。
双童新开发的可降解吸管。人民网记者 王丽玮摄
漫步展会,多数展台前都挤满了客商,询款声、问价声此起彼伏。在双童吸管展台前,一批白色的吸管被摆在显著位置。该公司负责人李二桥介绍,这是公司今年新开发的可降解吸管,采用的是一种天然生物基材料,在海水中也可完全降解,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由于融合了创新技术,该款吸管单价可以卖到5分钱一根,是传统吸管的4至5倍。“前不久,美国采购商已下单10吨。”李二桥表示。
一名客商正在拍摄双童的创意吸管产品。人民网记者 王丽玮摄
环顾展位,各式各样的吸管琳琅满目,其中不少采用了新材质、新造型、新工艺。李二桥透露,目前公司吸管产品已达到2000多种,年销售额超亿元,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1/4。2025年12月,公司的13条无人生产线将正式投产,“届时产品从生产到入库的时间将从一天缩短至仅3小时,实现效率的飞跃。”他说。
桂海琴展示新款保冷桶。人民网记者 王丽玮摄
“这款我很喜欢,怎么卖?”在义乌市美慈美饰品有限公司展台前,不少外商围着一款“小冰箱”热情询价。据公司负责人桂海琴介绍,该款保冷桶采用特殊材质,可实现120小时保冷,最大容量达到6.6升,外出时还可以当凳子做。
“光研发就用了两年多。”桂海琴补充道,“产品专门针对喜爱冰饮的东南亚和中亚市场设计,我们正通过跨境电商推广,希望能借此打开新市场。”
外商在桂海琴的展位前驻足。人民网记者 王丽玮摄
作为连续六年参展的义博会“老熟人”,桂海琴深感经营理念之变:从昔日“等客上门”到如今“主动寻客”。公司自2023年起启动品牌出海战略,已赴13个国家参展。“不跑不知道,这些地方市场这么大。我们必须快速响应,为不同市场定制契合需求的产品。”做了20多年生意,桂海琴对外贸有了新理解。
LED腰包、LED电脑包、LED儿童背包……走进义乌俊博箱包展台,眼前各种LED箱包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公司负责人叶晓芸拿起一款带有LED屏幕的钢铁侠形象背包介绍,这是其公司的“拳头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市场,背包采用充电宝充电,屏幕内容可通过手机自定义。一个背包300多元,一个月能卖2万多个。
一名外商正在拍摄创意LED箱包。人民网记者 王丽玮摄
谈及产品创意由来,叶晓芸表示,公司成立之初也卖普通箱包,但因行业竞争激烈,利润越来越薄。一个偶然机遇,她从客户那里了解到,希望能生产一款带灯、能提升骑行安全并兼具广告功能的背包。由此催生了他们的首款LED箱包产品。
正是这次创新,让公司成功跳出低价红海,凭借高附加值产品成为行业利润率佼佼者。如今LED的应用还拓展到了帽子、腰包、拉杆箱等多个领域。“我们有一支二十多人的研发团队,以90后、00后为主,每月开发3至5款产品,都是有专利的。”叶晓芸说。
漫步义博会,这样的创新层出不穷。义乌,这座“世界超市”,正通过方寸之间的“创新”,描绘出一副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宏大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