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 内容展示
青山遇青年 发展谱新篇
时间:2025年09月10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浏览:10      
摘要:2022年以来,浙江湖州市安吉县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吸引超4万名青年前来就业创业。这一现象,反映出“两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与生动实践,同时也为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内涵、新动能。

浙江安吉践行“两山”理念,吸引青年入乡

青山遇青年 发展谱新篇

人民日报记者 刘军国 柯仲甲


  浙江安吉县黄浦江源片区的南希南农创基地里,青年职工们在采收可生食的拉飞南瓜。
  该基地发挥青年力量,创新推出“南瓜文创伴手礼”,通过设计赋能,将传统农产品制成精致礼盒,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
  张 卉摄

  青山遇青年,发展谱新篇。

  2022年以来,浙江湖州市安吉县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吸引超4万名青年前来就业创业。这一现象,反映出“两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与生动实践,同时也为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内涵、新动能。

  近日,记者来到安吉县,实地探访澎湃在绿水青山间的青春力量。

  一顶帐篷  撑起文旅新业态

  山路蜿蜒,竹林摇曳。驶过一道道弯,就到了安吉县孝丰镇夏阳村。

  村子曾经很静谧,坐落在浙皖边界的大山里,600多名常住人口中多数是老年人。

  村子如今很热闹,小杭坑露营基地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超1000万元。

  在露营基地,72岁的村民鲍锦龙忙着搭建帐篷。聊到村子的变化,他说:“咱村有这好日子,多亏了年轻人!”

  鲍锦龙记得,前些年夏阳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也较大。后来,曾在上海一家企业任职的85后鲍鑫返回家乡,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青年入乡,绿水青山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一组照片,唤醒沉睡资源。

  “不能让乡亲们守着好风景,却挣不着什么钱。”上任之后的鲍鑫,觉得有必要给村子好好“打个广告”。庭院美化了,道路亮化了,进村盘山公路旁还建起了观景台,可以远望水库和竹海,随手一拍就是风光大片。

  拍照片、写文案,一番努力下来,夏阳村的知名度逐渐在社交平台上打响。“很快就有人找上门,要拍广告、录节目。”鲍鑫说,得益于此,当年村集体的收益增加了100多万元。

  ——一顶帐篷,打开发展空间。

  “走红”之后,还要“长红”。“我们几个从城市返乡的班子成员一商量,决定要抓住‘露营’这个风口。”鲍鑫介绍,村里和专业机构进行合作,打造了小杭坑露营基地。

  构建“保底租金+流水分红+服务经费”的利益分享模式,村集体年经营收入达300万元;村民在土地流转、项目分红、营地工作、农产品售卖中受益,户均增收2万元。“我们还让产业版图向着文创产品、户外运动和体育赛事等方面延伸拓展,进一步挖掘和释放生态潜能。”鲍鑫说。

  尝到甜头,村民深切体会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夏阳村的故事,是安吉践行“两山”理念的一个缩影。4万多名青年在安吉的山山水水间点亮了一个个乡村,助力全域旅游精彩蝶变。截至目前,近500个以文旅产业为主的乡村新兴业态项目落地安吉,累计营收达5.2亿元。

  一张地图  打开发展新视野

  打开“才聚安吉”小程序,服务于青年就业创业的人才礼包、岗位招聘、人才公寓、创业基金等板块一目了然。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拓荒地图”——这是专为创业投资者设计的招商指南,各村闲置资源在地图中铺列开来,一览无余。

  轻触地图,可以看到一些项目投资额虽不大,却各具特色:预计投资50万元的山塘溪流,可开发亲子嬉水项目;预计投资100万元的闲置林地,可打造户外团建营地……

  “这些不起眼的资源,都曾被束之高阁。”安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陆文龙介绍,有段时间,大家总想着引来大项目、一炮而红,“对于小项目,往往没那么关注。”

  青年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观念。

  一个远离城区的小村,一座废弃10年的露天矿坑,一处破败不堪的老旧厂房……这些零散的要素,在90后创业者程铄钦的奇思妙想中,却成了一套有机的组合。

  在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矿坑成了“心形”水塘,厂房变身咖啡馆。纷至沓来的客人,或拍照打卡,或手捧咖啡,享受山野之趣。这家名为“深蓝计划”的村咖,单日最多销售8800多杯咖啡,已累计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年营收超2000万元。

  “连曾经的‘生态疮疤’都能变成热门旅游项目,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呢?”陆文龙说,村里人愈发意识到,要想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必须打开新视野、顺应新趋势。

  观念一变,面貌一新。村干部们重新盘点家底,一个个“小而美”的闲置资产资源被摆上“拓荒地图”。

  放眼湖州市,借助植被重建、水系连通、岸线重塑等修复技术,已有180多处废弃资源变身兼具生态和经济价值的文旅项目。

  “我们也注意到,村咖、民宿这些创业赛道正在变得拥挤。”安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彭琳表示,县里会根据产业发展整体情况,引导青年创业者精准“拓荒”,走差异化、个性化的创业路线,避免跟风式创业和招商。

  一家机构  探索市场新空间

  自打“深蓝计划”村咖火出圈后,有不少投资人上门寻求合作。“不如把创业的经验和教训分享给更多青年朋友”——程铄钦和安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副书记叶燕想到了一起。

  2024年8月,经过充分调研,安吉青创学院这一新机构应运而生。新机构,瞄准了两条新思路——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学院探索“国企+创业者+职能部门”的共建模式,由县属国企和成功的青年创业者联合成立混改公司,国企占股67%,创业者合计占股33%。

  培训机构和参训学员双向奔赴。“导师既教授实战经验,也为学员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程铄钦介绍,目前学院已成功挖掘学员创业线索23条,并重点孵化了7个具有示范效应的乡村青年创业项目。

  目前,学院已培训学员4475人次,还开设了乡村运营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班,为通过考核的学员发放省级认证证书527本。

  更多探索正在推进。位于安吉县溪龙乡的大学生产教融合实践基地,负责人肖瑞正准备迎接600名新学生的到来。“我们做优定制化实习,把实训基地变成就业直通车。”肖瑞说,去年首批80名来自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的学生,在一年实训后实现了100%就业。

  目前,安吉累计建成25个省级“青年入乡实践站点”,与118所高校达成实习实践合作,设立在企实习实践基地298家。2024年,安吉吸引了超1万人次的大学生实习实践。“我们希望通过打造‘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留住人才’的全链条引育机制,推动青年入乡工作走深走实。”彭琳说。

  从安吉到湖州,青年力量正深刻改变乡村面貌。2019年以来,湖州市吸引近40万青年入乡就业创业。

  “我们将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让更多青年回得来、干得好、留得下。”湖州市委常委、安吉县委书记杨卫东表示,以“两山”理念为指引,青年入乡奔头更多,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0日 07 版)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人民网-人民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