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 内容展示
多元农业产业体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时间:2025年09月04日      来源: 河北日报      浏览:14      
摘要:抚宁区农业资源禀赋独特,是多种农副产品聚集产区,形成了蔬菜、林果等优势产业,是中国蔬菜之乡、中国调味品原辅料(生姜)种植基地、中国番茄之乡、中国生姜之乡。

多元农业产业体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秦皇岛抚宁区延伸产业链让土地增值,用数字经济激活农产品流通,以科技赋能养殖

多元农业产业体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8月18日拍摄的秦皇岛禾田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朱子丽摄

8月18日拍摄的秦皇岛禾田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朱子丽摄

7月26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在抚宁区茶棚乡进行油蟠桃专场直播。杨冬梅摄

7月26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在抚宁区茶棚乡进行油蟠桃专场直播。杨冬梅摄

8月22日,抚宁区抚宁镇种植户温财查看生姜长势及病虫害情况。武淑艳摄

8月22日,抚宁区抚宁镇种植户温财查看生姜长势及病虫害情况。武淑艳摄

8月20日,秦皇岛市抚宁区茶棚乡董家峪村村民杨国彬的果园里,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软枣猕猴桃挂满枝头,散发着阵阵果香,工人们忙着采摘、装箱、发货。

抚宁区农业资源禀赋独特,是多种农副产品聚集产区,形成了蔬菜、林果等优势产业,是中国蔬菜之乡、中国调味品原辅料(生姜)种植基地、中国番茄之乡、中国生姜之乡。

近年来,抚宁区以创新为引擎,构建特色鲜明的多元农业产业体系,从优质蔬菜的规模种植、反季销售,到水果产业的政企携手、直播助农,再到畜牧产业的现代化养殖,不断开辟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推动现代化农业蓬勃发展。

优质蔬菜规模种植

鼓足百姓钱袋子

“守着这块‘宝地’种菜,心里特有底!”近日,在抚宁区抚宁镇一片翠绿的生姜田边,种植大户温财笑着对笔者说。

温财自2006年开始种植生姜。疏松肥沃的土壤、温暖湿润的气候让这里的生姜具有姜片大、纤维少、姜味浓的特点,颇受市场欢迎。近20年来,他的种姜事业不断发展,今年种植面积达200亩,雇工20余人。

抚宁区有近40年的生姜种植历史。近年来,生姜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万亩以上。目前,“抚宁产”生姜产品不仅在京津冀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更远销海外,成为当地农民增收支柱产业。

主产区抚宁镇通过“姜农+合作社+企业”的全产业链实现蜕变。通过引进优质品种,推广“深沟高垄+覆膜避寒”、高标准冷棚及遮阳种植等技术,延长生姜生长期、减少病虫害,实现增产提质。今年抚宁镇种植生姜2000亩,总产量可达1200万斤。

目前,抚宁镇鼎增蔬菜合作社的第二期恒温库已投入使用。为有效帮助群众抵御市场风险,近年来,抚宁区大力推广恒温存储。通过恒温库实现生姜抑芽保鲜干燥等定制化存储,反季生姜库存3个月后出库,实现价值跃升。目前,仅在抚宁镇就建有恒温库18座,总库容达18万立方米。这些恒温库可同时储备生姜、洋葱等本地规模蔬菜5万吨,满足全产区60%蔬菜错峰贮藏。

在抚宁区,生姜、番茄均形成万亩以上集中种植基地,更有越冬茬番茄基地、地膜生姜基地、越夏硬果型出口番茄基地、大白菜基地、马铃薯基地等独具特色的蔬菜生产基地。日光温室和春棚等设施农业取得长足发展。去年,该区蔬菜种植面积12.6万亩,产量56.9万吨。

政企携手直播助农

拉动农产品热销

“以前油蟠桃卖给中间商,1斤只卖2元多。现在邮政直播带货帮我们直销,我家10多亩地的桃能多收入3万元呢!”抚宁区茶棚乡许家峪村村民张爱合说。

油蟠桃是抚宁区的特色农产品,茶棚乡种植面积达5000亩,却长期受困于销路不畅、损耗率高,农户丰收不增收。

今年7月,又到了油蟠桃上市的时候,茶棚乡拓展销售渠道,以“政府搭台+邮政运营+农户直供”模式推动本地油蟠桃线上销售。茶棚乡政府深度整合优质货源,提供直播后勤保障;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借助网络平台打造专场直播,专业主播展示产品魅力,让油蟠桃搭上数字“快车”,从田间枝头直达全国各地。

目前,茶棚乡携手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及秦皇岛市分公司开展直播带货16场,已向全国各地销售油蟠桃13万斤。

同样以电商网络直播等新模式扩展销售渠道的,还有位于抚宁区坟坨镇坟坨村的汉风耕读苑。

8月15日,汉风耕读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基地的大棚内绿意盎然,番茄藤蔓爬满支架,一颗颗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光泽。该公司专业直播团队通过多个网络平台,向全国消费者展示番茄等有机蔬菜,随后这些蔬菜将通过快递方式发给消费者。今年上半年,通过电商直播,汉风耕读苑的有机蔬菜销售额突破20万元,订单量同比增长20%。

“通过这些创新销售模式,我们缩短销售链条,减少中间环节损耗,提高了产品利润。同时,也带动周边农户参与有机蔬菜种植,促进农民增收。”汉风耕读苑总经理刘涛介绍。

目前,汉风耕读苑大棚面积1300余亩,产量超300万吨。采用绿色有机种植技术,提升产品品质,共同推动有机蔬菜产业向高质量、高水平迈进。

科技赋能智能养殖

擦亮农业发展名片

8月20日,秦皇岛禾田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澳大利亚进口优质荷斯坦奶牛,在舍外开阔的沙滩运动场上散步休息、享受日光浴。

“每头奶牛都配备专属‘电子身份证’,实时记录它的生长轨迹、健康状况、产奶数据等全生命周期信息;智能项圈24小时监测活动量、体温等体征指标,异常时自动预警,实现一对一精准健康管理,为高品质牛奶产出奠定基础。”禾田牧场场长刘国庆介绍。

禾田牧业总占地471亩,总投资达3.3亿元,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是秦皇岛市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对标国内先进智能牧场标准,布局涵盖标准化牛舍、自动化挤奶大厅、智慧化饲喂设施及粪污资源化利用系统。其中,饲料制备系统如同精准的营养师团队,依据每头奶牛的年龄、体重、产奶量等个性化数据,自动调配营养均衡的定制营养餐。环境温湿度自动监测设备与智能风扇、喷淋系统实时联动,将牛舍环境始终维持在最适宜奶牛生长的状态。挤奶时,通过密闭无菌管道直接输送至低温贮奶罐,全程避免外界污染,最大程度保留牛奶新鲜度与营养活性。

作为河北省奶业振兴规划的重要实践载体,禾田牧业构建起“牧草种植+奶牛养殖+鲜奶加工+冷链运输+奶品销售+送奶入户”的综合型绿色发展产业体系。如今,禾田牧业一期项目已实现日加工鲜奶150吨的产能,旗下“麦鲜享”品牌成功推出益生菌酸奶、常温纯牛奶、低温巴氏奶等10余款产品,其中95%的鲜奶直供京津冀高端市场,真正构建起从牧场到餐桌价值闭环。

从数字经济激活农产品流通,到产业链延伸让土地增值,再到科技为养殖业插上翅膀,抚宁区在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让特色产业根基更稳、结构更优、效益更大,为乡村全面振兴源源不断注入强劲动能。

“让土地换种法,让土地变‘宝地’,让农民干劲足,这是近年来抚宁区农业农村工作中呈现的新气象。我们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以多元产业融合为有效举措,助力特色农业发展壮大。”抚宁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勇说。(张辉、梁萍、张晓磊)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河北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