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地方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要闻 - 内容展示
行进中国丨新公园有巧思
时间:2025年08月20日      来源: 人民网-天津频道      浏览:23      

行进中国丨新公园有巧思

人民网“行进中国”天津调研采访团

“你看这环境多好,步道平整又宽敞,以后带娃、锻炼、散步都能来,太方便了!”8月的天津河西区,刚开放的绿道公园三期内吸引不少附近居民。

家住附近的赵女士牵着女儿沿着崭新的慢行步道漫步,孩子指着路边盛放的紫薇花蹦跳欢呼;不远处的健身区里,几位居民正试用新安装的智能器械,欢声笑语与林间鸟鸣交织,勾勒出一幅“推门见绿、移步换景”的鲜活画面。

作为河西区城市绿道系统“闭环收官”的关键一笔,这条西起解放南路、东至台儿庄南路的绿色廊道,全长2.2公里、总面积7.9万平方米,已正式对市民开放。

记者注意到,它不仅为区域生态建设画上圆满句点,更以“灵活适配”的设计回应着多元需求:既延续“大绿骨架+慢行系统”理念,保留原有植被与路径以减少干预,又嵌入彩色透水铺装、休憩驿站等设施,形成集快走慢跑、球类运动、亲子互动于一体的复合空间——无论是上班族晨间慢跑、家庭周末野餐,还是老年人午后休憩,都能在这里找到专属角落。

这处新公园的亮相,正是天津推进生态民生工程的最新注脚。

《天津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河西区则将“擦亮民生幸福底色”写入本地施政重点,把绿道三期列为年度民生工程。施工中,项目通过带状绿地、花境组团拓展绿量,更针对居民呼声增设智能健身器械、亲子互动区,让“运动在家门口”“休闲有好去处”从愿景变为现实。

公园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植被与路径。人民网记者 崔新耀摄

公园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植被与路径。人民网记者 崔新耀摄

“这里原来有不少老树,现在树下还加了石凳,歇脚特别方便。”常来散步的李阿姨对着新增的便民设施赞不绝口。这处细节正是项目“因地制宜、灵活适配”理念的生动体现:在保留原有植被的基础上,通过嵌入式改造满足居民休憩需求,让老环境焕发新活力。

作为河西区城市绿道系统的“闭环收官之作”,该项目的灵活性不仅体现在便民细节,更延伸至文化融合与空间联动。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建设中,施工方深度挖掘区域历史文脉,将铁路文化元素巧妙植入景观:旧铁轨造型的指示牌、火车主题的休憩小品散布其间,既唤醒了老居民的城市记忆,又为新空间注入独特辨识度。

更值得关注的是,项目通过生态廊道与周边公园、复兴河公园无缝串联,与海河景观带形成功能互补,最终构建起集“生态、大绿、‘双碳’低碳、慢行、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型绿色空间。这种“织网式”布局打破了单一公园的边界限制,让市民能灵活切换休憩、运动、游览等场景,实现“一步入景,全域共享”。

市民在公园(二期)体育场地打篮球。人民网记者 崔新耀摄

市民在公园(二期)体育场地打篮球。人民网记者 崔新耀摄

“从图纸设计到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有标准、有监督。”河西区城管委园林绿化管理科干部杨禹透露,为确保项目既灵活适配需求,又坚守质量底线,建设方建立了全流程管控机制:设计阶段通过居民座谈会收集意见,动态优化功能布局;施工中严格采用透水材料、乡土苗木等低碳技术,减少生态干扰;通过“定期巡查+不定期抽查”动态监管工程质量,让细节都经得起检验。

绿道公园三期,正以“尊重自然、融入人文、服务民生”的灵活姿态,成为天津推进生态建设与城市更新的鲜活注脚,用可感可及的变化,持续为市民的幸福生活“加码”。(潘旭海、许维娜、陶建、崔新耀)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人民网-天津频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