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 内容展示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时间:2025年07月09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浏览:8      

贵州坚持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环境并重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人民日报记者 苏 滨


  7月6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闭幕。近年来,贵州保护生态环境,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行走黔南,一组数据更令人振奋信心。

  今年前5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9%;2024年,黔南州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8.17%;2024年,黔南州新增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省级绿色工厂;近3年,黔南州磷系现代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值规模超500亿元,成为重要的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加工基地……

  近年来,贵州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发展、安全、生态一起抓,走出一条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环境并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延伸产业链条

  压实“含金量”

  位于黔南州福泉市的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曾是一家传统磷化工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构建起一个涵盖磷矿石采选、湿法磷酸及磷酸盐产品制造、氟资源开发利用等多领域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年销售收入达60亿元。

  立足磷,做足磷,不唯磷。“磷矿往往伴生铁、氟等,如果缺少长远发展的眼光,没有循环经济的思维,不仅提高生产成本,造成资源浪费,还污染环境,增加治理难度。”该公司董事长吴海斌说,培育延伸产业链条,探索产业融合发展,力争抢占新赛道。

  2020年以来,围绕磷矿石中的磷、氟、铁等资源,川恒公司实施“矿化一体”新能源循环产业项目,重点发展磷系电池正极材料和氟系电解液材料。目前,磷酸铁日产量稳定在120吨至150吨之间。“我们正在努力打造一个高效、循环、耦合发展的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吴海斌说。

  为了利用好资源,黔南州探索以“磷”引“钼”、以“磷”引“铜”等,推动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铜冶炼等深度耦合,奋力打造一流的磷化工及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地。

  在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30多家磷化工上中下游企业集聚于此,一家家企业就像一块块积木,构建起“基于磷而高于磷”的循环产业链。

  “作为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危险废物46个大类中,高新区能处理其中的45个大类,通过资源化利用等方式,推进固废治理,深化减污降碳,压实工业发展‘含金量’。”黔南高新区产业发展部负责人刘胜臣说。

  加强技术创新

  提升“含新量”

  走进黔南高新区马场坪工业园区,瓮福化工公司净化磷酸自动包装线格外忙碌:每小时灌装15吨食品级磷酸,每日产量高达360吨,进一步满足下游企业原料需求。

  “通过智能化技术攻关,实现自动化包装,生产效率提升40%以上,提高了高端产品的‘含新量’。”该公司副总经理李维红说。

  作为贵州磷化集团旗下的子公司,瓮福化工公司长期深耕精细磷化工领域,净化磷酸则是其中的重点产品。

  “依托优秀科研人才、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湿法净化磷酸技术不断更新,获得授权专利127件,联合开发专利850件,单套产能达40万吨,产品获评第三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贵州磷化集团研发中心主任杨帆介绍,未来将持续扩大湿法净化磷酸产能,提升我国磷化工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对磷化工领域而言,磷石膏的处理是个难题。川恒公司通过科技创新,找到新的破题思路,也为绿色矿山建设、资源高效利用拓展更多空间。

  “我们采用半水湿法磷酸技术,生产1吨磷酸,磷石膏相比之前能减少700公斤,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川恒公司充填管理部总监黄同伟表示,由于半水磷石膏具有胶凝性,经过改性后,不用水泥,直接填充矿山,实现低成本处理磷石膏的目标。

  通过边开采边填充,磷矿开采率从50%提升到90%,井下正常开采,井上同步复绿,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

  “围绕重点产业,培育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科学家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通过‘东部总部+黔南基地’‘东部研发+黔南制造’等模式,柔性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科研团队,推动产业释放新活力。”黔南州科学技术局局长王龙现介绍。

  贵州省矿产资源丰富,地质条件复杂。2024年以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贵州局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加强技术创新。

  “我们瞄准矿山安全科研攻关与技术创新,助力贵州矿山安全高效采掘。”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贵州局局长王韶辉表示,巷道围岩协同支护技术、孤岛工作面“双留巷”开采模式等技术成果应用,促进贵州矿山转型升级。

  开发清洁能源

  厚植“含绿量”

  在黔南州龙里县,有一片海拔超过1500米的广袤草原。放眼望去,一排排高大的风车错落矗立,巨大叶片把云贵高原的劲风化作绿电,送入千家万户,还吸引许多游客前来打卡。

  这里是龙里风电场。2012年,当地政府引进成立中广核贵州龙里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布局清洁能源,陆续安装风力发电机185台,总装机容量370兆瓦,实现年产值约2亿元。

  近日,上海电气贵州龙里风电产业园车间内,一组长达108米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叶片成功下线。叶轮直径220米,扫风面积相当于5.8个足球场,提升了贵州省内风力发电叶片的市场竞争力。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贵州绿电结算电量达33.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0.16%。伴随贵州算力产业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清洁能源开发成为破局关键。

  “黔南州依托资源优势,陆续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打造一批百万千瓦基地,因地制宜开发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黔南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罗培林说,2024年黔南州新能源发电装机651.6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70%,经济发展“含绿量”明显提升。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我们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体系。”黔南州生态环境局局长韦明刚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9日 14 版)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人民网-人民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