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化遗产 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绝活·特别策划)
时间:2025年07月07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浏览:
5
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七月三日至六日举办——
保护文化遗产 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绝活·特别策划)
 |
金属文物修复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韦荃:对于金属文物,不同制作工艺和埋藏环境会引发不同病害,修复时必须研究病害的根源和机理,修复重点在于提高其整体稳定性,并进一步恢复其艺术价值。 图为参赛选手在修复金属文物。 |
 |
金属文物修复师赛区,参赛选手在比赛中。 |
 |
考古探掘 四川省考古学会副会长孙智彬:考古探掘分为勘探和发掘。考古工作者要根据地形地貌综合研判,找准定位,确定探孔位置。在工作面发掘时,要根据不同土质、土色、包含物等因素划分堆积单位,从上往下、从晚到早依次发掘。 图为参赛选手在进行考古勘探。 |
 |
位于四川泸州合江县黄氏坝沙溪口的考古探掘赛场全景。 黄建伟摄 |
 |
陶瓷文物修复 韦荃:陶瓷文物容易破碎,所以很多出土的陶瓷文物都需要修复。由于长埋地下,陶瓷文物会受到各种病害影响。修复时,要仔细研究病害的原因,才能形成合理的方案并完成整个修复过程。 图为参赛选手在修复陶瓷文物。 |
 |
参赛选手在清理陶瓷文物的表面。 |
 |
木作文物修复 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专家库专家张立方:木作文物修复传统上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大木作修复的是建筑结构体系,小木作修复是以装饰性构件为主。修复时,修复人员脑海中既要有文物的整体结构,也要有手上的巧工细活。 图为木作文物修复师赛区,参赛选手在进行比赛。 |
 |
参赛选手在对木作文物进行标记。 |
 |
纸张书画文物修复 韦荃:纸张书画文物属于有机质文物,病害是综合性的,比如受潮、霉菌、虫害等。修复时首先要弄清楚纸张材质、制造工艺,还要关注病害的发生及程度,才能形成相应的修复保护方案。 图为参赛选手在清洁书画文物。 |
 |
参赛选手在进行展平工序。 牟 科摄 |
 |
泥瓦作文物修复 张立方:泥瓦作文物修复首先要了解建筑结构特点,明确需要强化的部位。同时,砖石材料因年代、部位不同,强度差异显著,需根据文物受损的实际情况匹配相应的修复手段和材料。 图为参赛选手在修复泥瓦作文物建筑。 |
 |
泥瓦作文物修复师赛区,参赛选手在打磨砖石。 人民日报记者 宋豪新摄 |
7月3日至6日,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省泸州市举办。大赛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
本届大赛以“保护文化遗产 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内容涵盖金属、陶瓷、纸张书画、木作、泥瓦作文物修复师及考古探掘工6个竞赛项目。来自全国近30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其中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19岁。经过激烈角逐,共产生一等奖6名、二等奖24名、三等奖59名。
比赛选手的背后,是万千奋斗在一线的文物修复工作者。他们在枯燥的工作中执着坚守、甘之如饴,用心将破损文物修补复原,让文物焕发新生,更让文物承载的历史文化重现光彩。
修复文物,基础在“复原”,重点在“存真”。本期视觉版用图片记录比赛精彩瞬间,揭秘文物修复技艺难点,看工匠们如何巧手“复原”。
(人民日报记者杨雪梅 周飞亚 宋豪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张武军摄
本版专家点评均为本报记者宋豪新、张武军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7日 08 版)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人民网-人民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