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地方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要闻 - 内容展示
河北衡水:“前端预防+末端治理”化解矛盾纠纷
时间:2025年04月23日      来源: 河北新闻网      浏览:69      
摘要:今年,衡水市把“强治理、保安全、促和谐”作为贯穿全年的重点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推广“基层党建+网格化+信息化”基层治理模式,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河北衡水:

“前端预防+末端治理”化解矛盾纠纷

衡水创新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前端预防+末端治理”化解矛盾纠纷

4月17日,桃城区河西街道广场社区志愿者在中央花园小区组织物业经理、居民代表召开居民议事会,讨论小区治理有关问题。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今年,衡水市把“强治理、保安全、促和谐”作为贯穿全年的重点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推广“基层党建+网格化+信息化”基层治理模式,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成立专门机构调解婚姻家庭纠纷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

2022年,桃城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桃城区婚调委)挂牌成立。他们招募社区调解志愿者430余人,走进社区开展宣传动员,处理简单家庭矛盾纠纷,营造浓厚调解氛围,让群众有了“遇到矛盾想到调解”“主动寻求调解帮助”的意识。

“离婚当事人具有强烈的情绪,拒绝调解员调解怎么办?”“因为怕隐私泄露,有心理防御怎么办?”“逃避责任,为自己辩解怎么办?”“矛盾反复出现怎么办?”……面对这些问题,桃城区婚调委主任王金强探索出一套“七步调解法”,即疏解情绪、基本调查、打破防御、分析责任、灌输信念、指导方法、跟踪服务,并在全市推行。

在桃城区委政法委的指导和支持下,王金强根据学习积累和工作实践经验,起草印发了19万余字的《人民调解员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实务》培训资料。

桃城区婚调委坚持“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的工作原则,努力消弭婚姻家庭矛盾,防患于未然,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夯实调解成果,开展家风家教座谈,做好婚前辅导,提供公益公开课,调解效果初步显现。

为进一步夯实调解成果,桃城区还动员调解成功的夫妻、婆媳等婚姻家庭成员参加学习培训,巩固婚姻家庭关系,提升妥善处理家庭纠纷的意识和能力,并以自己所学所悟影响和帮助身边的人。

4月17日,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向一名案件当事人介绍司法释明流程,并进行判后答疑。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一站式服务”解决群众诉求

冀州区某小区7名业主,几年前分别购买临街门店房产,由于开发公司债务纠纷问题资产被法院查封,导致所购门店无法备案。区综治中心了解情况后,组织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最终问题得以解决。

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冀州区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突出“线上汇集一口整合、线下办理快捷高效”,破解“基层诉求多头反映、民生问题发现滞后、部门职责交叉错位、诉求办理质效不高”等问题,全面受理、及时回应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

同时,该区进一步强化实体建设,推动综治中心与群众工作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涉法涉诉中心等合署办公,依托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与“网上枫桥”数据共享,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实现“一中心聚合、一站式服务、一次性解决”。

按照“党支部建在片区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原则,该区优化调整基层党建、综治双五级网格,延伸基层触角,制定网格治理体系运行标准化实施细则、网格员职责任务清单等,明确法规宣传、矛盾排调、治安防控等职能职责,优化提升“双网共建”质效。组建“冀时语”法律服务专班,对疑难复杂以及需多部门协同办理的事项,采取专班介入调解,纪委监委协同办理,通过法纪前置,释法明纪,有效减少诉讼案件发生。

物理空间的打造,让矛盾纠纷调解各部门实现从单打独斗到聚指成拳的转变,而工作机制的创新,则为风险防控织就一张全天候、立体化的“安全网”。

深州共建有品牌调解室15个,人民调解员2000名,成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13个,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员82名。实行网格员日巡查,网格长月排查,包片领导带队季度联查的工作模式,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信息,实行预警提醒,下达交办单,实行限时办结。


判后答疑促进案结事了

判后答疑机制是提升法官案件办理质量、效率和效果的好办法。“通过判后答疑,案件上诉率、申请再审率下降明显。”衡水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及时有效的判后答疑,就地解决群众合理关切和正当疑问,避免了因当事人的不理解而引发后续上诉、申诉甚至上访,切实将诉源、案源、访源治理要求落到实处,将当事人的诉累降到最低,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2023年8月以来,衡水市两级法院坚持预防和化解共同发力,全面推行判后答疑释法明理工作,将司法释明工作贯穿诉前、诉中、诉后、执行等各个环节,推动矛盾纠纷分段、有序、实质性化解,实现从“个案答疑”到诉源、案源、访源“三源共治”的转变。

完善工作机制,全面规范判后答疑。在办案法官作出裁判后,当事人及其代理人针对证据采信、事实认定等方面提出疑问时,法官必须答疑说明。判后答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电话答疑、网络答疑或视频答疑等形式。法官判后答疑后制作工作笔录,或在宣判时记入宣判笔录,作为案卷材料归档,并纳入案件质量评查范围。判后向双方当事人送达《判后答疑告知书》,告知当事人可在上诉期内以任意方式提出判后答疑申请。设立判后答疑接待室,并对判后答疑工作实行流程管理,确保释法明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创新推出“三步四法”工作模式,丰富和完善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实现途径,即鉴定申请前、鉴定程序启动时、鉴定意见作出后的辅助调解“三步走”,穿插运用“归纳争议焦点、典型案例引导、释明风险成本、科学评估结论”四项工作法,丰富和完善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实现途径。

从乡村到城区,从线下服务到线上平台,从矛盾纠纷的柔性化解到司法温度的精准传递……衡水市坚持“前端预防+末端治理”双向发力,将矛盾隐患化解在基层末梢、消弭于萌芽阶段,一幅湖城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践的生动画卷正缓缓铺展。(河北日报记者邢云、焦磊)


新媒体责任编辑:于志平

注:本文转载自河北新闻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