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博主实测出某品牌卫生巾长度缩水4厘米的问题,315晚会也曝光了某企业“回收残次卫生巾二次加工”的黑色产业链,甚至还有荧光剂甲醛超标,附着虫卵等更糟糕的情况。
(图源:央视财经)
女性安全一直备受广大网友关注,这些情况的出现直接使消费者怒评:“这卫生巾塌房的速度比过山车还刺激”,并纷纷表示期望一个良心企业站出来保障女性这“贴身的权益”。
网友喊话 雷军未果,黄子韬先“赌”为敬
在卫生巾行业的信任危机之下,消费者开始了他们的“自救之路”。小米总裁雷军的评论区下秒变成了网友们的许愿池:“雷总快做卫生巾吧!”“小米SU吸绝对爆款!”连老牌家电企业海尔的老总周云杰都被@了个遍。
(图源:网友自创)
结果这些企业还没动静,黄子韬倒是在3月22日官宣入局,他还特意强调了“不想蹭315热度”,结果话题直接登顶热搜第一,阅读量累计破2.5亿,可见网友们对卫生巾问题有多关注。他又在4月9日直播时宣布5万份1分钱试用装卫生巾即将上线,还放出狠话:“赌上所有未来和信誉,绝不允许差池!”。
(图源:微博)
“老婆试用”!这波操作够不够硬核
黄子韬的“卫生巾大业”,走的是“真性情”路线。不仅在直播时痛斥黑心商家,直接开麦:“赚这种钱太恶心了”,还让妻子徐艺洋试用了三四款,并且表示“不保证完美,但绝对干净”。
他可不是光嘴上说说,在宣布做卫生巾前,就已经组建好团队,深入研究了卫生巾的生产工艺和原材料。并收购了浙江朵薇护理用品有限公司,引入全自动化设备,安装摄像头供消费者实时监工,强调生产流程的公开性和卫生安全,打造“透明工厂”。
其产品经过了10多个版本的测试,包括妻子徐艺洋及团队试用,声称通过了17项国家检测,并符合“医护级”标准(虽为团体标准,但微生物指标与国家标准一致)。
“明星光环”能否突破专业性困局?
明星跨界常常被贴上“贴牌代工+高价收割”标签,消费者对“流量变现”的模式普遍持怀疑态度。黄子韬并不是第一个跨界创业的明星,在他之前,已经有不少明星尝试涉足了不同领域。然而,成功的案例并不多,比如曾经陈赫创办的红极一时的贤合庄,后来却出现了食品安全、加盟商维权等问题。
无独有偶,消费者对黄子韬跨界做卫生巾也充满了质疑,认为此行业对技术和品控要求极高,黄子韬团队缺乏行业经验,可能在短期内难以建立专业壁垒。比如其产品试用装仅提供190mm和240mm两种尺寸,缺乏夜用款,消费者反馈侧漏问题严重,质疑其设计未充分考虑实际需求。行业人士指出需更长时间积累技术沉淀,才能优化细节差异。
但黄子韬这波操作,堪称行业公关的教科书
在卫生巾行业危机的背景下,黄子韬在直播间强调“卫生巾通过17项国家检测”时,实际上巧妙地将私人议题实现了公共化,完成了三重话语重构。
第一、去污名化:将月经护理从“隐秘角落”拉入大众视野,打破“月经羞耻”的社会禁忌;第二、健康平权:以男性视角参与女性健康议题,推动社会对生理用品质量的公共 监督;第三、社会责任:承诺每售出一包捐赠一片医用卫生巾,将品牌利润与公益绑定,提升了品牌道德高度。
这种叙事策略,既回应了行业信任危机,又契合Z世代对品牌价值观的苛求。当消费者发现连明星都敢“押上名誉”做卫生巾时,其心理冲击远超任何常规营销话术。
(图源:网络)
黄子韬的卫生巾实验,本质上是流量时代的一次信任重构。它用“透明工厂”概念击穿行业潜规则,用产品试用、用户共创消解明星创业的悬浮感。但真正的考验在于:当热度退去,生产线能否持续承受24小时监督?当流量红利消退,产品质量能否支撑复购率?
这场始于热搜的卫生巾战争,最终指向一个更本质的问题:在利润与健康的天平上,行业是否愿意为信任支付更高的成本?而黄子韬的“透明革命”,或许正是撬动行业变革的那根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