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白玉洁、井元元、李沅宁)在燕山南麓的青龙满族自治县,一场以“气象+金融”为核心的生态气候资源价值转化实践,正悄然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2月21日,青龙满族自治县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县气象局与中国建设银行青龙支行联合发放河北省首批县级“气候贷”,为当地两家企业提供150万元低息贷款。“真没想到啊,不用抵押,一个评级,就贷到了一百万的贷款,真是解了我们果农的燃眉之急。”青龙满族自治县富丰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利文说。
2025年初,河北省气候中心与秦皇岛市气象局积极谋划,推动气候生态价值实现。两家企业贷款发放,标志着《青龙气候友好型企业评价规范》正式落地应用,也为生态气候资源向金融资产转化提供了创新样本。
政策创新:“气候+金融”协同给果树“打分”
青龙满族自治县地形以山地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县域内山地、丘陵、河谷交错,土壤以砂质壤土为主,呈中性至微酸性,土层疏松且有机质含量高,为林果种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禀赋,构建了以板栗和苹果为核心的特色林果产业体系,20多万亩苹果年产可达19万吨。
在地方政府支持下,今年探索将气象数据要素融入金融信贷体系,通过《青龙气候友好型企业评价规范》,创新引入农产品气候品质评级、气象灾害风险等级、灾害防御能力等7项核心指标,建立差异化信贷评估模型,根据苹果种植企业的气候评分提升幅度,贷款利息可相应降低,享受远低于市场利息的专项贷款。这一机制直击农业主体“融资难、放贷慢”痛点,助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升级冷链设备,可为贷款企业大幅度节省利息成本,激发企业发展后劲。果丰合作社就凭借气候优势,获得了比市场利息低的贷款,大幅节省了成本。
科技支撑:数据要素驱动价值转化
青龙满族自治县气象局联合金融机构打造了“气候贷在线申报平台”,整合卫星遥感、自动气象站等多源数据,动态评估企业生态气候资源开发潜力。
通过气候舒适度指数、负氧离子浓度监测等技术,精准量化苹果种植区的气候品质优势,为金融授信提供科学依据。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及时跟进,与秦皇岛市气象局合作建立“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农业保险”联动机制,将低温冻害、干旱等预警信号与保险理赔触发条件挂钩,构建“灾前预防—灾中减损—灾后补偿”全链条服务。县财政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扩大保护区覆盖面积,加固防灾“网”。
产业融合:生态资源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作为我国北方首个生态气候资源类气候友好型企业评价“气候贷”试点,青龙满族自治县以苹果产业为突破口,探索“生态修复—种植升级—品牌增值”全产业链模式:贷款资金重点用于引进抗冻品种、建设智慧果园,依托气象数据优化灌溉和病虫害防治,以绿色生产提质,实现亩产提升和产品溢价。
新模式催生新业态。在祖山镇,“气象景观研学”成为新热点。结合燕山生态旅游带建设,镇里推出了“气象景观研学”“果园气候康养”等项目,农旅融合不仅使苹果亩产提升,还带动了周边乡镇依托旅游增收。
青龙“气候贷”的实践,是气象部门以科技创新破解生态资源“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的突破性尝试,通过打通“气象监测—数据建模—金融赋能—产业升级”的价值链,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更为全国生态气候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可复制的“青龙方案”。青龙满族自治县气象局与中国建设银行青龙支行准备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计划在2025年新增10家种植企业授信,重点支持板栗、苹果等特色产业,实现生态气候资源向经济效益转化,打造河北生态气候经济样板。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