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胖东来抖音)
河南零售业巨头胖东来一直被公众视为商超行业标杆,既是全国零售企业争相效仿的对象,也是消费者讨论的焦点,它的一举一动常常引发网络热议。3月28日,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中国超市周”论坛上,其创始人于东来又有“大动作”:不仅公开了员工月薪9886元、店长年薪近百万元的薪酬表,更是宣布将全面公开企业经营数据,这一颠覆性举措迅速引爆社交媒体,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2亿次。
在大部分企业都在“保护商业机密”时,胖东来的这一动作,与其说是“自爆家底”,不如说是对传统零售逻辑的彻底颠覆。
(图源:胖东来官网)
从“商业机密”到“公共资产”
据相关报道,胖东来自3月24日起在官网及飞书平台以直观图表形式实时更新经营数据,包括每日、每月、每年销售额以及各门店、各业态的销售详情。以3月31日为例,单日销售额达6870万元,单月合计销售额达18.8亿元。
(图源:胖东来官网)
胖东来还在官网公布了人员流失情况、重大客诉事件调查处理信息分年度汇总等如此“私密”的数据。能看到2025年2月许昌、新乡两地合计的离职率仅为0.12%,还能看到最近红色内裤掉色的调查报告,不少零售企业面对这些问题一般采取私下处理的方式,胖东来却将这些全公开。
(图源:胖东来官网)
为何敢公开“底牌”?
这场零售实验绝非一时冲动,背后是精密设计的信任重构体系:
首先构建溯源可视化体系,给生鲜贴上"电子身份证",消费者扫个码就能把产地、物流轨迹摸得清楚,真正实现了“买得放心”。接着推行成本透明化改革,超市货架旁的电子价签不仅显示售价,更同步呈现商品进价、毛利率及行业对比数据,让价格构成一目了然。最绝的是实施管理开放化举措,企业飞书平台向全体员工开放核心经营数据权限,即便是基层保洁人员也能实时掌握企业动态。
“当行业还在纠结价格战时,胖东来已经玩起了信任战”,于东来在论坛上说到:“我们算过账,每年因数据透明增加的运营成本,远低于因此获得的消费者忠诚度溢价”,这三重体系使胖东来实现了口碑与效益的双赢。
(图源:网络)
支撑这场商业冒险的,是令同行惊叹的运营效率:
在生鲜运营层面,通过“基地直采+冷链矩阵”的协作模式,实现商品1.2天极致周转,损耗率控制在0.8%以内。
在人力管理层面,面对行业平均流失率超过20%的困境,胖东来员工主动离职率仅0.33%。其管理秘诀在于“高薪激励与严格培养”的辩证结合—新员工需经6个月带薪培训,但转正后即享全额社保及利润分成。
在供应链构建层面,创新与3000余家供应商签订“阳光协议”,以承诺不拖欠货款的诚信姿态,换取供应商提供低于市场价5%的优惠供货价。
当整个行业仍依赖信息差获取利润时,胖东来却以“消费者因透明而信任,员工因高薪而忠诚,供应链因共赢而稳固”的利他主义商业逻辑,重构了价值链的底层生态。这种颠覆性创新,不仅重塑了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更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崭新范式。
胖东来不是“答案”,而是“镜子”
这场始于中原大地的零售革命,或许正如于东来所言:“当所有企业都在追逐流量算法时,我们选择回归商业的本质——真诚。”对消费者而言,公开透明不是制造话题,而是将知情权交还顾客,修补被电商平台破坏的信任关系;对员工而言,证明了提高薪资与严格管理可以共存,人力投入能够转化为企业资产;对行业而言,则展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路径:适当展现弱点,反而能增强企业韧性。
但必须看到,胖东来的模式深深植根于创始人的个人理念。随着企业规模扩张、资本进入或管理层更迭,这样的理想模式能否持续下去?或许,胖东来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提供标准答案,而在于照见行业的病灶—当商业失去对人的关怀,再精妙的模式也会面临崩塌。